父亲离开已经有6年了,但他的英容和相貌未曾离开过我的大脑。有人说,只要人离开后,我们一直记着他,他就会从来没有离开过你,而是活在了你的心里!我就是一直这么认为的,父亲从来没有离开过我!
文章虽然刚起了个头,但我已经热泪盈眶,父亲是我这辈子最最敬佩的人,也留给了我太多太多的遗憾。父亲,一个让我懂得勤劳就是财富的男人!在我脑子里有记忆起父亲的那个年代,是一个劳动最光荣的年代,父亲从西安飞机制造厂调回苏州,是支援当时新成立的苏州第一光学仪器厂(现在这家厂还在)的金属加工项目,听后来我妈说,是她去民政局申请才调回来的,当时我出生了,我妈一个人管二个孩子有点费劲。
父亲在苏州第一光学仪器厂一干就是一辈子。直到改革开放的洪潮冲垮了他内心中铁饭碗的渠堤,他下海了,那是1987年的事情。我依稀还记得父亲有几个搭档,周师傅钳工水平一流,王师傅能修任何机床,舒师傅外面门道广,能接到好多活,父亲和这三位师傅会经常在我家碰头商量事,舒师傅接来的活,我父亲来做技术分析,一旦定下来,第一个就是王师傅上,把将要开工的机床彻底修整一番,让机床在使用的时候,保持精度及操作不出问题。父亲主要负责车加工的零件,周师傅主要负责打孔攻牙及去毛刺的活。交付完成后,就会等舒师傅从客户那儿带回钱来,记得有一次经历了他们分钱的场面,都是5元面值的纸币,和一些2元、1元及几角的零钱(我那时候的工资是43元/月),蛮兴奋和激动的,毕竟在那个年代,体制外的收入,会被别人看做是不当行为。
直到我在父亲的安排下,也踏上了这条机加制造之路,父亲算是有了一个最得力的帮手,我啥都能干,父亲也愿意教,凭借着在技校里是技能冠军的扎实基础,我在操作机床层面的技术突飞猛进。记得在1991年的秋天,我也从就职的苏州第一光学仪器厂辞职了,和父亲真正地开始并肩作战,并在来年的1992年,注册成立了新鸿基的前身:苏州鸿基塑料五金厂,开启了新鸿基的征程!
父亲,即是我的技术老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从小的时候,就记得每年的清明节,他都会踩个自行车,我呢就坐在前面的横杠上,一起去给我的外婆外公上坟,从来不落下,后来我爷爷奶奶去世后,他就会带上我分别去给他们上坟,我当时不懂事,就会问父亲,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去世了,为何还要每年给他们上坟?父亲当时就是这么跟我说的:只要我们每年还想着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上坟,就说明我们还记着他们,他们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这句话我一直记得,也一直坚持每年都会去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上坟,只是现在多了一个地方,父亲的墓前!
记忆中父亲的技术特别厉害,就放在今天来看,也是超级牛的 。我所参与过的案子,放在今天CNC的软件和硬件都已经非常集成化来看,依然有非常大的工艺挑战。让我能够一下子能排得上号的就有好几项:水平仪平面轴承的加工和装配,瓷砖切割机导板的铣销和磨削,通讯接插头的内螺旋槽加工,光学镜头外壳大螺距车削自动回弹装置。这些项目在当时只有普车和普铣的年代,实现完成加工,靠的可是全凭夹具的设计和制作,有些加工项,在现在的五轴和车削复合机上,有可能不是难事,但在当时,我认为就是伟大的发明了!父亲的脑子里永远有想之不尽的工艺及夹具的好方法,所以创业后,我就从来没有担心过有做不出来的产品,因为父亲总能够设计出让人瞠目结舌的夹具,总能够制定出超出常人的工艺路径,他就是公司的一把倚天剑,削铁如泥,无往不胜!他奠定了新鸿基技术和创新的基础,也带出了像岳副总这样兼备技术和管理的人才。
数控时代的到来,让我在公司的技术突破上,首次超越父亲,担当起了主要的岗位责任,但父亲在传统机加上的工艺经验和夹制具的设计理念,深深地影响着我,我也有幸可以将父亲这一代制造匠人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现代化的制造理念相结合,在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密零件上的加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年又是清明时,有太多太多的遗憾,在父亲健在的时候,没有来得及和他讲,请原谅这个老是和你对着干的儿子,你每次都会用豁达的态度包容我!你身上的技术,我也只学到了不足百分之三十,我得把这宝贵的经验传承下去!新鸿基的今天,你一定会喜欢,它有自己的文化和坚实的团队,它在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制造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虽然它将面临一次一次的挑战,但有你传承下来的技术力量基础,我们坚信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我将努力带领新鸿基所有的战士,打赢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父亲,你永远在我心里!
总经理 李坚